• 网站首页
  • 国内
  • 国际
  • 产业
  • 宏观
  • 公司
  • 体育
  • 评论
  • 人物
  • 投资理财
  • 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提醒您:抵制不当诱惑,理性守护权益

    发布时间: 2025-09-19 11:48首页:主页 > 国内 > 阅读()

    随着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,保险欺诈案件呈现手段多样化、领域扩大化趋势,从传统险种到新兴业务,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逐利心理,以“高额理赔”“消除负债”等为诱饵,诱导其踏入违法陷阱。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通过典型案例揭示风险,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,依法理性维权。

    【案例聚焦】

    案例一:轻信“代理维权”,反陷法律危机

    张先生(化名)驾车发生事故后,被自称“专业理赔代理”的“黄牛”联系,承诺“多获赔款”。对方要求张先生拒绝与保险公司协商,由“黄牛”直接代张先生起诉,并伪造高额维修发票,由此赚取差价。然而,法院审理发现费用虚高且无配件清单佐证,最终张先生因参与骗保与“代理黄牛”被公安部调查,不仅未获额外赔偿,还面临法律责任。

    案例二:电商平台漏洞成诈骗“温床”

    2023年,福建警方破获蔡某(化名)团伙保险诈骗案。该团伙利用某大型电商平台“退货险”“延保换新”规则漏洞,虚构退换货事实,分饰多角色骗取财险公司300余万元。此类犯罪从传统险种蔓延至运费险、雇主责任险等新兴领域,手段隐蔽且危害深远。

    案例分析

    风险透视:不法分子的“套路”揭秘

    一是虚假承诺诱骗:以“全额退保”“优化债务”为噱头,利用消费者逐利心理实施诱导。

    二是伪造证据牟利:通过虚开发票、夸大损失等手段骗取保险金,甚至教唆消费者编造不实投诉。

    三是信息盗用与倒卖:要求提供身份证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,导致消费者面临财产与隐私双重风险。

    四是利用规则漏洞:针对新型险种或平台流程缺陷,虚构事实实施团伙作案,逃避监管打击。

    风险提示

    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在此呼吁广大消费者:筑牢防线,理性维权:

    一是抵制“不当得利”诱惑:勿轻信“高收益”“零风险”承诺,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正规金融产品,量力而行。

    二是依法解决纠纷:与金融机构发生争议时,优先通过协商、调解或法律途径解决,切勿委托“代理维权”机构伪造证据或虚假诉讼。

    三是严守个人信息安全:身份证、银行卡等敏感资料勿交予他人,代办业务需选择官方渠道,避免信息泄露。

    四是警惕新型诈骗模式:对“退货险”“延保服务”等新兴业务,仔细阅读条款,留存交易凭证,发现异常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。

    结语

    保险本是风险保障工具,却成不法分子敛财的“幌子”。消费者应树立理性维权观念,不轻信“高额回报”承诺,唯有理性判断、依法行动,方能远离陷阱。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市分公司将持续加强风险防控,与监管部门共同维护保险市场秩序,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
    特别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    广告
    广告

    网站首页 - 国内 - 国际 - 产业 - 宏观 - 公司 - 体育 - 评论 - 人物 - 投资理财

   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:QQ525766660 官方微信: 服务热线:

   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
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19 网罗财经报 版权所有